2015苹果、谷歌攻城略地,势头难挡
责任编辑:爱特编辑 浏览量:2015苹果、谷歌攻城略地,势头难挡。2015开源大事哪家强,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。自开源运动发起,至今已有四十余年。开源也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一间教室内,转移到了众多互联网巨头的IT架构建设之中。开源在经历了美国自由软件运动、GNU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立等各种类型的活动之后,经历了不被认可之后,经历了无数次被起诉之后,逐渐成为IT大佬口中欣欣乐道的IT专业名词。
如果评价开源的2015,笔者只能用:攻城略地,势不可挡来形容。
苹果:Swift应该是无处不在的
上面这句话出自苹果软件开发业务高级副总裁克雷格·费德里吉(Craig Federighi)。克雷格·费德里吉作为外形与能力俱佳的代表,在今年万众瞩目的第26节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(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)上说出了这句令无数IT男魂牵梦绕的一句话:Swift即将开源!
据悉,仅苹果App Store有超过15000个应用是用Swift来开发的,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了苹果自家的编程语言。而Swift的更新和开源,对于开发者来说意味着更低的开发门槛和更高的开发效率,也会提高苹果用户的使用感受。
克雷格·费德里吉直言:Swift很可能成为下一个20年内行业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。苹果希望Swift成为程序员学习和使用的主要语言,毕竟Swift在各个方面优于Objective-C,也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符号和表达式。同时,Swift更加快速、便利、高效、安全。
谷歌:将人工智能(AI)的发动机开源
首先需要强调的是,这并不是谷歌第一次开源自己的东西,它早已因开源基于Linux的Android和Chrome OS而名声大噪。在2015年,它开源了自己的深度学习系统:TensorFlow。
其次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在2015年很火的词语:深度学习。深度学习经常与机器学习一起出现,但是却比机器学习更深一层次。简单地说,机器学习就是从样本中学习然后建模,通过搜集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图像,再选择一个算法,然后等着计算机完成对这些图像的学习就属于机器学习的概念。
深度学习则更受瞩目,深度学习强调的是你使用的模型,模型中的参数通过从数据中学习获得;例如受宠爱最多的,被用在大规模图像识别任务中的卷积神经网络(Convolutional Neural Nets,CNN),简称ConvNets。
2015年11月份,谷歌开源了自己的人工智能(AI)发动机:TensorFlow。多年来谷歌一直都致力于机器学习的实验室研究工作,第一代深度学习系统DistBelief就已经可以在未事先获取“猫的特征描述”信息的情况下自行总结出猫这个概念的特征。而TensorFlow则是谷歌自己开发的全新机器学习系统,在建立和训练神经网络方面速度要比第一代系统快5倍,而且更加灵活,可支持CPU、GPU、桌面机、服务器和移动计算平台,即可跨数据中心运行,也能跑在智能手机上。
谷歌从将深度学习成果引入Google Photos等产品,到SmartReply邮件智能回复系统都是对深度学习系统的应用等研究一直备受瞩目。
谷歌表示,该系统最初是由Google机器智能研究组织下的Google Brain团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为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而开发的系统,但是开源深度学习系统TensorFlow,是为了让研究人员、工程师和爱好者能以更快的速度交换想法。毕竟深度学习并非即插即用,它需要做很多测试、调整和适配工作,而将TensorFlow能够加速谷歌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实验。
爱特数据恢复带您了解了开源之战,您有收获了吗?